
在項目建設中,物料驗收管理系統對建筑工地上鋼筋、混凝土、水泥、砂石料這些工程材料驗收全過程嚴格管控。 建筑工程項目往往周期長、任務重、管理要素復雜,傳統的物料管理手段在信息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全面性方面,不再滿足現在智慧工地需要。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向縱深發展,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5G和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物資驗收系統加速向建筑工地全面融合滲透,通過對建筑施工現場的實際需求進行深度挖掘,為建設智慧工地提供建筑工程材料現場驗收解決方案。
一、行業難點
(1)工地項目太分散
由于工地項目較為分散化,加劇了建筑公司或集團總部在收集、匯總或整理工程項目信息難度大,同時還存在著信息溝通和傳遞較為滯后的現象,不利于為企業管理者的決策提供可行的參考依據,極容易導致企業管理者決策的失誤。
(2)運輸車輛調度難
接到任務后,通過人工調度及時調度外協車輛去運輸貨物,保證車輛準時到位。但這要求調度必須快人一步聯系車輛,否則,會出現司機任務無法均衡調配,車輛狀態無法實時確認,行車路線無法合理規劃等狀況,人工調度不穩定、效率低,無法高效獲得合適的運力。
(3)物資過磅效率低
人工過磅所需時間久,一輛車過磅時間需要15分鐘,過磅效率極低,這便會造成廠區車輛擁堵的狀況,而且人工過磅必須人力統計數據,經常會出現記錯、記混、漏記現象,無形中,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4)業務流程不流暢
面向集團業務流程涉及環節多,跨集團、跨公司、跨部門間缺乏全面協調,各業務流程間缺乏良好的銜接,效率受到一定的制約,不同的業務流程可能需要經過多個步驟和崗位的審核,流程繁瑣復雜、效率低下。比如,派車流程中可能存在過多的審批環節,導致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浪費。
(5)管理監管不到位
物資的收、發、存把關不嚴,隨意性較大,導致帳、卡、物不一致,給領導決策造成誤判。另外,物資管理存在漏洞,監管觸角沒有延伸到基層末梢,監管范圍沒有做到全覆蓋,監管領域沒有拓展到各個環節,監管資源沒有實現有效整合,存在管理漏洞和廉政風險。
二、核心功能
物料驗收管理系統,利用物聯網技術,將傳統的門禁考勤、視頻監控、車輛管理等多方面聯動聯防,實現物資檢斤、運輸車輛監管、車輛實時定位、軌跡回放追蹤等功能,對物資驗收進行全過程監控,實現物資驗收的全方位管理。
三、派車調度
智能調度派車,有效提高車輛通行率,提高運營效率,減少人工成本以及時間浪費。系統除了可提供用戶進行常規派車外,還可提供拼車、司機搶單、車輛預約等功能。
四、車輛管理
對全部車輛實施透明化管理,隨時獲取車輛行駛軌跡、出入記錄;同時,對車輛聚合區域、道路車流量進行實時監控。通過數字可視化展示車輛業務類型、裝載情況、異常報警等信息,針對禁行、禁停的區域,可在廠區內部設置多個電子圍欄,對車輛行駛進行統一規范化監管。廠內可接駁調度智能化、可視化,整體提升物流管理效率 45% 以上。
五、自動稱重
系統實現自動計量、自動車號識別一體化,徹底避免人工操作。 同時,實時準確地了解項目上的收發料情況,有效把控物資計量過程中的人員作弊行為,同時減少供應商缺斤短兩的扯皮現象,為項目挽回了損失。
六、實時監管
對各個項目部物料驗收過程進行實時監督管理,對車輛進行視頻查看,監控車輛情況,包括對車載、卸貨點、停留點等進行實時視頻監控,及時發現收料異常情況,方便采取進一步措施,防止物料進場便損失。
七、智能分析
實現實時自動采集精準數據,利用云計算技術對所有數據進行有效積累、整合,融合互聯網及大數據技術,對數據進行多層次、多維度的深度智能分析。可按時間、過磅類型、收發物料品種等不同的維度對數據分別進行統計,使管理者可以更加直觀地對物資驗收情況進行判斷,做出明智的管理決策。
物料驗收管理系統一方面可以智能監管,通過各智能管控終端,對進出物料車輛進行地磅稱重、皮重監測、榜單打印、紅外對射等,同時可聯通視頻監控系統,全方位監控,規范物料驗收環節,降低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智能分析,系統自動對監測到的數據進行統計匯總,加大數據分析價值;通過數據發現問題,及時預警進行風險原因分析,跟蹤結果查看;全方位監控,保存影像,追查有據可依。
相關案例:中國鐵建-物料驗收系統